今日
我们迎来“惊蛰”节气
“微雨众卉新,一雷惊蛰始。田家几日闲,耕种从此起。”自惊蛰之日起,农民就没有“几日闲”。进入春耕季节,你将看到田间地头一片繁忙的景象。
惊 蛰 由 来
惊蛰,是24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。每年3月5日或6日,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“惊蛰”。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,春雷始鸣,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。“蛰”是藏的意思。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说:“二月节,万物出乎震,震为雷,故曰惊蛰。是蛰虫惊而出走矣。我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:“一候桃始华;二候仓庚(黄鹂)鸣;三候鹰化为鸠。”描述已是桃花红、李花白,黄莺呜叫、燕飞来的时节,惊蛰到来,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。
不过,“惊蛰”节气,你知道南平最具仪式感的活动是什么吗?小编今天为你介绍?
喊 山
在盛行茶文化的武夷山,有许多与茶相关的历史典故与特殊习俗,惊蛰之日的“喊山”茶祭,便是其中流传至今的最具代表性的茶事活动之一。
在万物躁动的惊蛰之日,对于武夷山人来说,也是繁忙隆重的一天。因为今天要举行传承几百年的茶祭文化活动——喊山仪式。
喊山的历史由来
元代,武夷茶凭借其独特魅力得到统治者的喜爱,正式成为贡茶。后来,在四曲溪南一片依山傍水的平地上创立了皇家焙局,即“御茶园”。在茶园筑建了一高台,名为“喊山台”,它高五尺,方一丈六尺;台上有亭,名为“喊泉亭”。
在“惊蛰”之日,高台上举行隆重的喊山仪式。御茶园的官员们以及当地的县令在喊山台念祭文,接着士卒击鼓放炮,齐声高喊:“茶发芽,茶发芽。”
这一声声的“茶发芽”是当时人们发自内心的呼喊。茶发芽了,茶鲜叶茁壮成长,在没有如今科学管理的情况下,要面对当时政府质量与数量的要求,这是美好的祝愿,也是对茶叶的珍视。
别 地 习 俗
惊蛰吃梨
苏北及山西一带流传有“惊蛰吃了梨,一年都精神”的民谚。也有人说“梨”谐音“离”,据说,惊蛰吃梨可让虫害远离庄稼,可保全年的好收成,这一天全家都要吃梨。
古代走西口者也取“离”的谐音,多有“离家创业”之意。后来,山西的人们惊蛰日吃梨,亦有“努力荣祖”之念。
客家“炒虫”
惊蛰日驱虫、除虫、吃虫的习俗,起源非常古老。惊蛰这一天,闽西古汀州地区客家人,或在热水中煮带皮毛的芋子,或炒豆子、炒米谷。民间认为,这样可以消灭多种小虫。还有的客家人或做芋子饭,或做芋子饺吃,以芋子象征“毛虫”,以吃芋子寓意除百虫。
节 令 提 示
惊蛰天气
4日20时至5日20时,南疆西部山区、青藏高原东部、黑龙江北部、内蒙古东部、吉林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,其中南疆西部山区局地有大到暴雪;西藏东南部、云南西北部、西南地区东部、江汉南部、江淮南部、江南、华南北部等地有小到中雨,其中,西藏东南部、云南西北部、湖南中部、江西中部等地局地有大雨或暴雨。
穿衣应以捂为主
惊蛰时节尽管天气转暖,但气温变化较大,尤其晚上和中午的温差相当大,暴露在外的肢体会因为风寒的侵袭而出现发凉麻木、行动不灵、酸痛等不适。因此,此时节在穿着上还是要以“捂”为主。
饮食清淡多吃梨
惊蛰时节,乍暖还寒,气候比较干燥,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、外感咳嗽。生梨性寒味甘,有润肺止咳、滋阴清热的功效。饮食宜清淡,油腻的食物最好不吃;刺激性的食物,如辣椒、葱蒜、胡椒也应少吃。惊蛰季节还要少吃酸,多吃大枣、山药等甜食以养脾。
避免春困防怒火
春天万物复苏,应该早睡早起,散步缓行,同时增强体质,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,保持身体健康。仲春时节,要注意避免过量饮酒、熬夜;随时保持心平气和,不要大悲大喜,戒躁戒怒,否则肝气升腾太快,易患眩晕、中风之病。
来源:人民日报 微茶网
猜你喜欢
★南平市人民政府公布一批人事任免名单
★南平郊外传来巨响,原来是发生了这件事!
★南平医改取得新进展!与你息息相关
★神奇!用它泡脚,80岁依然满头黑发!家家都有
★上个月,南平21家企业和个人被行政处罚
版权声明:欢迎分享!未经授权,禁止转载。
编辑:谢欣言 值班主任:吴 敏
投稿邮箱:mbrbwx@163.com
发表评论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